文學
作為詩美概念的“老” 蔣寅(1)
時代語境變遷下的地主形象研究 蘇奎(14)
劉震云小說語言論 江南(21)
論周京的人格價值取向和旅隴詩歌創作 王小恒(28)
“詩言意”的情感美學蘊涵 李小貝(32)
“道”:曾鞏文學思想的核心范疇 于曉川(37)
哲學
西方文明史教育與政治哲學筆談(三篇) 主持人:劉小楓(44)
文明史與道德教誨
——麥克尼爾和施特勞斯論西方文明史 劉小楓(44)
《李爾王》的“利維坦”式新政治教育
——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 婁林(50)
爭奪年輕人的靈魂
——《普羅塔戈拉》三題 舒煒(54)
“和”的觀念在中國遠古的起源與特點 張法(58)
后現代語境中馬克思主義政治主體的當代解放 鄭家成 鄭大俊(63)
重塑“天下觀”的時代意義與現實途徑 耿鵬濤(68)
敦煌哲學
敦煌哲學范式初探 楊利民(73)
文化
論第二國際的文化思想 陸揚(79)
藝術的稅收政策與私人捐助 (美)斯蒂芬·E·威爾(著) 王列生(譯)(86)
花兒藝術:中國傳統文化的民眾智慧與獨特精神 周亮(92)
絲綢之路經濟帶知識產權貿易風險及應對 蔡琳(98)
“沉默的螺旋”對輿論引導工作的啟示 張貝(103)
學術訪談
文獻整理、史論撰述與體系建構三重奏
——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黃霖先生中國文論史研究訪談錄 黃霖 李桂奎(107)
歷史
解放戰爭時期華北局對請示報告制度的執行 王華玲(114)
民國糧食安全體系構建機制
——以《中國米麥自給計劃》及其推行為視點 鄭宇 徐暢(119)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第一次國術國考及其影響 李臣 鄭勤(123)
18世紀中法海上絲綢之路的航運及貿易 嚴鍇(128)
論唐代宰相與道家及道教的關系 劉軍華 傅紹良(133)
從喪服禮視角看西周至晉代師弟子一倫發展的政治邏輯 鄒遠志 陳戍國(138)
社會科學評論
代表作評價:探索之路與完善之策 姜春林 趙宇航(143)
社會
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與農村空心化研究(三篇)
從主體平等到制度供給
——新生代農民工共享城市發展訴求的路徑依賴 冉光仙(149)
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瓶頸及其應對 許艷麗(154)
農村空心化引發的新問題與調控策略 蘇芳 尚海洋(158)
網絡社交偶遇型性行為與艾滋病傳播風險 林建 唐偉(163)
網絡犯罪發展趨勢分析 徐才淇(168)
家族私營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關聯的耦合性 邊衛軍 趙文龍(173)
法學
公海保護與海上救助責任(兩篇)
國際法視角下的公海海洋保護 何志鵬 高潮(177)
海上人命救助主體的法律責任 范金林 趙勁松(183)
我國民間借貸最高利率限額制度的變遷及優化路徑 熊進光 王奕剛(189)
論當事人真實義務在我國的確立
——基于規制民事訴訟當事人虛假陳述的思考 王玲(194)
裁判文書司法公開中的個人信息保護隱憂及排解 梁桂平(199)
臺灣地區監聽制度新近改革質評 郜占川(204)
經濟
“集體勞動關系”還是“類單位制”?
——中國勞動關系變革的兩個方向 竇學偉(210)
扶貧開發視域下的中國農業現代化 何雄浪(215)
我國文化產業創新的國際化敘事與營銷戰略 張璟 王永貴(220)
“互聯網+”時代出版產業生態變化與發展出路 劉琛(225)
基于創新理論的政策投入對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 馮丹(230)
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發展困境及優化方略 楊鵬程 周應恒(234)
管理
區域社會經濟與生態整合治理機制構建 王維平 解慧娟(239)
信息資源產業特性及其管制決策優化 張璋(244)
傳統產業借力O2O進行創新性轉型升級的路徑與政策研究
——以福建鞋服產業為例 萬文海 孫銳(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