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世界主義:身份認同、政治想像與歷史建構 毛崇杰(1)
《資本論》與狄更斯作品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視界融合 王維平 韓 璐(8)
現實的人的感性活動對于世界的存在論證明
——從一個知識論的難題談起 王讓新 李 弦(16)
由理論批判到現實批判
——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看馬克思的哲學觀變革 張 鵬 李桂花(22)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兩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視野 馬 凱(28)
習近平政治經濟學思想的理論來源與實踐基礎 匡列輝(33)
法學
人格權確權及具體化研究(兩篇)
人格權:從消極保護到積極確權 王利明(40)
個人信息收集、利用行為合法性的判斷
——以《民法總則》第111條為中心 王葉剛(46)
《民法總則》的“正確打開方式” 侯國躍 陳圣利(53)
網絡聽證:價格聽證制度發展的新趨勢 張德淼 唐杏湘(61)
我國著作權案件臨時禁令的適用標準 徐家力(67)
社會科學評論
遵守學術規范 促進學術創新
——寫在《學術規范與學科方法論研究和教育叢書》出版之際 葉繼元(72)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的爬梳與展望
——基于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科學總論》的分析 姜春林 魏慶肖(78)
文學
論絲路意識與戴小華的游記創作 楊劍龍(86)
多元文化背景下余闕的文藝觀念與文化傾向探析 鄭永曉(91)
“牛犢娶親”故事的佛教源流及其演變 王晶波 韓 紅(100)
敦煌文學文獻同卷內容的相互關聯 冷江山(108)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小說詩意敘事的悖論鏡像 王愛軍(114)
現代傳媒視域下“文學性”的話語轉向與意義生產 王婉婉(119)
經濟
廣域型市制下的城鄉一體化機制建設 朱建江(125)
市場整合的城鎮化效應分析
——基于交通擴大市場規模的視角 安虎森 陳曉佳(131)
基于PPP項目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 胡恒松 孫久文(140)
關于普惠金融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門檻效應研究 張建波(146)
畜牧業合作社成員參與度及影響因素分析 韋惠蘭 趙 龍(153)
社會
風險與信任:現代社會的內在張力
——一種基于傳統與現代的比較視野 魏泳安(158)
社會治理角度下的民間規范與地方立法 周林彬 蔡文靜(165)
轉型期民眾的治國決策觀及其探源
——基于2015年全國城鄉抽樣調查數據的分析 孔衛拿 肖唐鏢(172)
“空巢青年”群像的社會心理診斷與支持 豆小紅(179)
歷史
論近代教育的普及 魏義霞(186)
從《徐永昌日記》看西安事變之善后 魏曉鍇(194)
多元并存:民國時期中國高考文化模式的鼎革 童 鋒 夏 泉(200)
五四時期個人觀的覺醒及其演變進程 張 輝(206)
清代中前期北疆治邊政策及其影響 范傳南 佟大群(212)
重評明朝在東北實施的羈縻政策 孫明材(219)
南宋邊境應敵對策分析與設計
——以華岳《翠微北征錄》為例 劉 斌(224)
藏族卵生神話探析 張 翼(230)
管理
中西城市化發展的比較研究 許迎春(237)
農村基層互動治理的現實困境及其實現路徑 李紫娟(245)
審計治腐范圍的三維建構 雷俊生(251) |